<u id="ywf2c"></u>
<wbr id="ywf2c"><ins id="ywf2c"></ins></wbr>

<u id="ywf2c"></u>
  • <wbr id="ywf2c"></wbr>
    <video id="ywf2c"><table id="ywf2c"></table></video>
    <u id="ywf2c"></u>
      <wbr id="ywf2c"><table id="ywf2c"></table></wbr>
    1. <td id="ywf2c"></td>
      衡陽新聞網
      滾動新聞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頭條新聞 > 正文:

      博物致知|從六朝博物館“最美落地窗”,見中國知世界

      2024-05-17 21:18:37   來源:現代快報   
      分享到:
       

      一扇窗,連接歷史、現在和未來;一扇窗,匯融世界,東方與西方。

      而今,博物館成了當下無數人的心頭好,逛展,已然是一種生活方式。

      人山人海間,透過博物館的窗,看得見絕美顏值,看得見深厚底蘊,看得見勃發身姿,也看得見雍容的氣度。

      5月18日,第48個國際博物館日,讓我們一起打開那扇窗,去看千萬年躍動的文脈。

      最美落地窗走紅,博物館有“看頭”

      晨光彈指而過,窗外郁郁蔥蔥,遠處是新街口城市天際線,季節與歷史交疊同框。

      這里是南京六朝博物館的“最美落地窗”。

      南京六朝博物館

      2024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總館副館長宋燕向總書記報告時,講述了這扇窗的故事。

      2007年,南京考古人員在漢府街車站發現一段古城墻,經考證是東晉建康宮城遺址。南京市隨即調整原地塊用途并進行原址保護。這是修建六朝博物館的緣起。

      博物館三樓,幾乎每個人都會在一扇落地窗前停留,打卡拍照。這扇落地窗被譽為“六朝人杰”觀景臺,亦被稱作南京最美“金陵之窗”。

      最美落地窗走紅的背后,是人文經濟學在文博領域的實踐。“文化味”與“煙火氣”有機融合,不僅豐富了城市文化表達,也為激活文旅市場作出貢獻。

      據了解,2023年,南京接待游客2億多人次,全市博物館就接待了3448萬人次。其中,南京市博物總館共接待觀眾363.55萬人次。

      在聽故事期間,總書記不時與宋燕交流,并且親切地說,“南京的博物館還是很有看頭的”。

      蘇州博物館

      不只南京,江蘇很多博物館都相當有“看頭”。青瓦白墻,片石假山,這里是蘇州博物館的庭院,江南、煙雨、曉風、庭院,如同水墨線條勾勒一般,顏值驚艷。

      上個世紀末,已是耄耋之年的建筑大師貝聿銘受邀設計蘇州博物館新館。

      貝聿銘是蘇州人,杰作遍及世界各地,晚年的他決意把畢生所學獻給家鄉,耗費極大的心力,終于將現代化館舍建筑、古建筑與創新山水園林融為一體。

      新館落成,貝聿銘曾無比欣慰地說,它是自己最疼愛的“小女兒”。江南骨子里的雅、透徹,浸潤在每一處。

      年輕人熱捧密碼:有顏值,更有深厚底蘊

      日月窗間過馬,萬千載的光影倏忽而過。博物館不光有顏值,還能帶你找尋那些藏在歷史深處的文化內涵。

      南京博物院

      從2023年開始,“玉潤中華”就成了全國逛展愛好者口中的熱詞。展覽期間,南京博物院里人頭攢動,其中有不少年輕人三刷、四刷,搶購“玉潤中華”的文創周邊還成了一種風潮……

      “玉潤中華”何以圈粉廣大年輕人?一言蔽之,有顏值更有底蘊。

      浙江省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研究館員陳水華認為,“玉潤中華”之所以火爆,因為它既有思想高度,又有很好的深度,分多個章節深入挖掘,很多器物都非常具有代表性。

      巍巍華夏,泱泱大國,深厚的又何止于“玉”。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壯麗秦嶺,幽寂驪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布局縝密、規模宏富,具有重大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穿越兩千年滄海桑田,神秘又迷人。古今交匯中,唱響一曲大秦長歌,喚醒人與歷史共鳴。

      黃河遠上,絲路明珠。莫高窟,坐落于河西走廊的西部盡頭的敦煌。它的開鑿從十六國時期至元代,前后延續約1000年,絕無僅有的藝術寶庫,文明對話的重要見證,千年如此。

      三星堆博物館

      時光蕩漾,古蜀有夢。三星堆博物館,自帶“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的浪漫懷想,有人形容古蜀文明像一個奔跑的少年,奔跑的過程,就是恣意想象,追風逐夢的過程。

      中華的文化根基深厚,述不盡、道不完,身處其中的年輕人,自然而然會被“硬核圈粉”,成為“自來水”。

      其實,這也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深具魅力的充分體現。

      透過博物館,讀懂大江大河

      黃河之水天上來,覆蓋9個省區,沿途留下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

      沿黃各地的博物館作為黃河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集合了大量文物珍品和歷史遺跡。

      2019年,黃河流域博物館聯盟應運而生,沿黃45家博物館攜手共講黃河故事,擔當起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使命。

      河南博物院

      唯見長江天際流,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孕育了豐富多彩的長江文明。

      2021年,由長江流域19家博物館共同發起,長江流域博物館聯盟成立大會召開。

      這19家博物館以開放包容姿態,共建共享,攜手推進更加豐富的文化產品,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活”起來,共同講好長江流域故事。

      黃河奔騰,長江浩蕩,那么運河,就應該是靜美。

      2020年,大運河沿線的32家博物館在南京成立“大運河博物館聯盟”,以加強運河文化學術研究合作,協調運河沿線展覽、文創、教育資源,深化大運河文化品牌的國際影響力。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

      以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為例。博物館位于揚州三灣生態文化公園,建成三年來,已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地標。

      在這里,觀眾不僅可以看到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的前世今生;還可以看到運河上的水利工程、漕運鹽利、商業貿易、宗教信仰、飲食風物、戲曲詩詞、舟船樣式、市井生活,運河沿線的自然生態、運河如何與“一帶一路”交匯等等。

      場館里,“5G大運河”沉浸式體驗館人氣極高。2500歲的世界遺產與現代科技相遇,裸眼3D帶來強烈的沉浸式體驗,觀眾一站式沉浸打卡運河沿線17城。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黨支部書記、館長鄭晶表示,傳播運河文化任重道遠。2024年,他們將提供更多高質量的文化供給,滿足觀眾對于大運河文化的需求,通過更多新的展示手段,讓觀眾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收獲新的體驗。

      擺渡的舟楫,蕩漾的水紋,承載著歷史,凝結著記憶。

      大江大河,一片和合共生的景象。

      出圈!博物館中傳承紅色精神

      透過博物館之窗,懷想往昔崢嶸歲月,幾多坎坷,幾多堅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是中國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為了讓更多觀眾走進這里,紀念館在2024年的“五一”假期延長閉館時間,并提前7天每天隨機多次投放預約名額。上海市奉賢區育秀小學三年級六班的吳芃昊跟隨爸爸媽媽來到紀念館參觀。在“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尾廳,爸爸蹲著給孩子講“前事不忘 后事之師”含義的一幕,令人動容。

      爸爸吳森賢說,他們五一帶孩子來南京旅行,特別想來紀念館看看。“預約名額特別難,但是一有空就刷,約了幾天終于約到了,再難預約也要來參觀,就是想帶孩子來了解這段歷史。”

      新四軍紀念館

      透過博物館之窗,望見一個偉大民族,傲然屹立,煥發新生。新四軍紀念館,坐落在鹽城,是全面地、系統地反映新四軍抗戰征程的綜合性紀念館。

      截至2020年,新四軍紀念館館藏新四軍抗戰文物、史料、藏品、書畫作品等10000余件(幅)。展廳里,一張張照片、一份份史料、一件件文物、一個個模擬實景,完整展現了新四軍浴火重生、浴血奮戰的光輝歷史。

      渡江勝利紀念館

      渡江勝利紀念館,為紀念渡江勝利暨南京解放60周年,興建于2009年4月。

      如今,紀念館外矗立著大型紅色群雕“千帆競渡”,形如數組風帆,又似風展紅旗,長江之畔,看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佇立于此,遙想起那場戰役中,百萬雄師過大江的雄風,人間正道是滄桑的豪情,生生不息的紅色精神根植于心底。

      目前,江蘇備案博物館355家,全國正式備案的博物館近7000家,其中不乏大流量網紅,每年接待觀眾以億計,新媒體瀏覽量更超百億次。

      一座座博物館,一段段崢嶸磅礴的歷史。

      打開那扇窗,看見星漢燦爛的文明史,打開那扇窗,看見青春洋溢的熱情,打開那扇窗,回首我們的來路,打開那扇窗,遙望我們的征途。

      窗前,一張張年輕的臉,文化血脈覺醒。

      窗外,萬千載跳動的根,見中國知世界。

      免费无毒不卡AV网站_三级毛片高清免费无码av_Av电影在线观看不卡中文_亚洲成av人最新无码不卡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