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東縣堰橋村破除陳規陋習 推動移風易俗樹文明鄉風
衡陽新聞網訊 記者唐家華報道 “婚慶喜事要新辦,喪葬禮俗要簡辦,拒絕索要高額彩禮……”近年來,衡東縣大浦鎮堰橋村運用積分制、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等方式扎實開展移風易俗各項工作,切實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活力。
“小積分”兌出鄉村“大文明”
近年來,堰橋倡導積分制以核心組為典范,因地制宜推廣積分制鄉村治理模式。堰橋村總支書記、村委主任胡朝暉向記者介紹,“積分制”是指對村民日常行為和參與鄉村重要事務情況進行量化積分,并根據積分結果給予相應激勵或約束的方式。積分不是一次性的投入,而是在于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通過設立愛心超市,用積累的積分可以兌換相應的物品,這樣的形式激發了當地村民參與移風易俗的熱情。這種做法切合農村實際,簡單易行,深受基層干部群眾歡迎,將農民群眾心中所感、眼中所見,轉化為具體分值,讓鄉村治理由無形變有形,使軟約束有了硬抓手。
村規民約 約出文明新氣象
為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在管村治村中的作用,改善村風民風,堰橋村還制定了村規民約。村規民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會根據文明建設等相關要求和村中實際情況,進行修改調整。對村民一些不良行為、不文明做法進行約束規定。為了提高村民對村規民約的認識,村委會通過廣播、宣傳欄、標語、橫幅、墻體彩繪等形式進行宣傳,村干部挨家挨戶進行走訪,不斷講解村規民約的意義和好處,最終獲得了大家的認可,實現村民自治和村風民風明顯轉變。
成立紅白理事會,“理”出文明新鄉風
過去,農村經常出現婚喪嫁娶闊擺宴席、索要高額彩禮等現象,不僅勞民傷財,更讓這種陳規陋習傳遞蔓延形成不健康的社會風氣,扭曲人的價值觀。為了使村民思想發生根本性變化,堰橋村成立紅白理事會,倡導鼓勵村民改變婚喪嫁娶大操大辦、吃喝浪費等現象規范了紅白事操作流程和辦理標準,并在村委會宣傳欄公示;另一方面,加強文明殯葬宣傳,積極倡導厚養薄葬文明新風,將移風易俗有關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并制作展板,懸掛在村內醒目位置,進一步革除社會陋習,倡導文明新風。
“以前,村中娶媳婦嫁女兒存在一種攀比心理,如果彩禮不高就覺得自己沒面子。辦喜事動不動就要辦個三四十桌,費時費力又費錢。如今就擺個兩三桌自己家人聚一聚,大家的觀念轉變了,也輕松了不少。”堰橋村的村民為村里的這一變化連連“稱贊”。
道德評比“評”先進引領文明新風尚
4月3日,記者走進堰橋村村委會看到,“道德紅黑榜”猶如一面旗幟掛在村部辦公室,它的存在不僅在表揚村上的好人好事,倡導群眾學習凡人善舉,也是對道德缺失者的批評,對群眾做人做事的警醒。堰橋村成立了道德評議會,定期評選“新時代最美庭院標兵戶”“十星級精神文明戶”“文明家庭”“等,充分調動起群眾參與文明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先進代表引領文明新風尚。
胡朝暉告訴記者,推動移風易俗、破除陳規陋習工作最為典型的是改變了村民耕地保護意識,全面落實了自然資源動態巡查監管實施方案。對全村實施網格化自然資源動態巡查,明確了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對全村自然資源動態巡查負總責,各組為一個網格,各組組長對個自網格自然資源動態巡查負責。下一步,堰橋村將借力積分制、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規民約等方式,使文明鄉風深入人心,讓一股倡勤儉、興節約、拒鋪張、反浪費的新風在全村遍地開花。